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市动态 > 正文
银川市直机关工委:牢记嘱托担使命持续擦亮“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
2025-09-29 09:26:00    来源:银川市直机关工委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9-29 09:26:00

  今年以来,银川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推动“多民族一家亲”实践活动在价值引导、教育激励、凝聚共识上取得实效,以高质量党建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

  聚焦党建引领,把握民族团结进步“主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写入机关“三定”方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根本遵循,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在市直机关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青年党员和党务干部能力提升等示范培训班开设相关课程,邀请自治区党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宁夏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专题辅导,推动形成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良好氛围。构建“线上+线下”铸牢主线宣传体系,在线上发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传播优势,发布机关民族团结进步相关信息、法律法规80余条,累计浏览量超10万人次,在线下将“牢记嘱托担使命 持续擦亮‘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作为9月份“支部主题党日”主题,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民族工作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强化理论武装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用心用力办好“主线课堂”,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政策导学解读、专家辅导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树牢党员干部“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银川市委宣传部举办2025年“多民族一家亲”理论宣讲大赛和巡回宣讲会,组织机关青年党员以鲜活的事例、真挚的情感、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民族团结生动故事,生动展现银川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中的丰硕成果以及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鲜活图景。银川市党史研究室组织开展“青年话五史”活动4期,加强对青年干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生动再现宁夏抗战的光辉历程与感人故事,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支撑。银川市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收集红色照片档案89张,拍摄“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等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照片260张,培育、聘任小小红色讲解员”青少年志愿者队伍,开展“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等讲解活动60余场,用心用情讲好各民族大团结的宁夏故事、银川故事。

  围绕中心大局,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以“主线意识强、宣传教育广、示范典型多”为目标,以构建“互嵌式”阵地为切入点,开展“抓创建、树典型、作示范”活动,加大机关党建经费投入,培育提升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等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持续擦亮“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推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构建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围绕“双示范市”建设,聚焦“以高促高”,建立联区直促提升、联乡村促振兴、联社区促治理、联企业促发展“四联四促”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西夏陵申遗、布鲁塞尔葡萄酒大赛、中阿博览会、银马赛事、爱尚银川演唱会等重点工作中踩准点、发好力、当先锋。银川市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有力实证。银川市西夏陵区管理处深入挖掘其历史底蕴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特色,以文旅融合为载体,优化多语种解说、增强互动体验,将西夏历史置于中华文明演进脉络中生动讲述,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银川市文旅广电局持续强化“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措,组织修订主要景区讲解词,系统融入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观、中华文化符号及各民族交往交融故事,组织开展讲解员、导游专题培训,创新打造“时尚路演”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开展广场音乐会、非遗技艺展演等沉浸文化活动,使景区商圈成为展现民族团结、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将贺兰山岩画文化遗产与思政教育、党建阵地资源共享深度融合,通过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木活字”印刷等历史遗迹,体现我国古代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共同进步的历史见证,深刻揭示历史上银川市“多民族一家亲”的紧密关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服务保障民生,铺就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路”。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延伸“围绕主线办实事”活动,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更坚实物质基础,真正让“黄河水甜、共产党好、总书记亲”成为普遍共识。银川市残联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助残惠残工作同频共振,落实“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和残疾人医疗保险补贴政策,为3.7万余名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4300余万元,将1636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补尽补、应享尽享”。通过组织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等项目,扶持235户残疾人家庭发展各类增收致富产业。投入170余万元为3.18万名残疾人购买“圆梦护航保”,投入338万元为2257户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各族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银川市红十字会在“金秋助学”项目活动中,高度重视多民族地区学子的教育问题,聚焦部分新录取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每位学生发放2000元救助资金,总金额达2.4万元。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聚焦群众办事最常遇到的材料缺失、跨部门协调难、政策执行僵化、系统故障、历史遗留问题的五大堵点,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变成群众眼中的“兜底站”,无论是材料缺失、政策冲突,还是系统故障、跨部门协调难题,只要群众“说不清”“办不成”的事项,均可通过线上扫码或线下窗口反映,用心用情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功争取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获得中央和自治区1.8亿元就业专项资金支持。举办各类招聘会233场次,发放稳岗补贴5164.73万元、扩岗补助350.7万元,直接带动就业233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8亿元,培育创业实体3518个,创造岗位5619个,创业带动就业11908人。大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跨省通办、政策“免申即享”等便民举措,调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94万人312.9万元。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农业+”模式,举办2025年“妙选银川 大集贺年”农产品新年促销售系列活动、京东银川农特产馆开馆仪式暨农产品产销衔接会等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2000余吨,销售额达6000余万元;组织开展银川市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沉浸式实景演艺秀、重量级“蟹将”PK赛、滩羊产业高峰论坛、“谷满仓 球满场”丰收节村BA争霸赛、“脚步追丰景 奔跑向新程”和美乡村跑等40余项农趣活动,5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展示展销葡萄酒、枸杞、牛奶等特色农产品,接续建设城乡融合重点村镇42个,争取675万元实施农产品加工设备改造升级、休闲农庄改造提升和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撰稿:陈业】

【编辑】:
【来源】:银川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