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坚持把问题整改整治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充分发挥产业主管部门职能作用,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所需,以“慢不得、等不得”的心态推动解决“宁夏枸杞的品牌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这一问题,用实在成效提升枸杞从业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用学习教育和为民办实事的成效汇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精神动力。
察民情、办实事,服务群众解难题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围绕产业发展难点问题、群众反映热点问题,找准当前我区枸杞品牌价值提升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结合自治区“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部署,大兴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发展滞后、困难集中的主产县区,围绕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4次,多角度掌握我区枸杞品牌价值提升现状、面临机遇挑战,科学谋划发展路径。注重借鉴区外道地产区特色产业发展经验,先后前往福建、浙江、广东、深圳等沿海发达省市考察学习成功经验,对规划政策、种植管理、精深加工、质量安全、市场建设、品牌打造等情况进行考察。形成了《宁夏枸杞品牌价值现状与提升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区枸杞产业发展形势的情况调研报告》等调研成果,为推动突出问题整改整治、推进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谋实事、务实绩,真抓实干求实效
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今年以来,围绕叫响“中国枸杞之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宁夏枸杞”品牌内涵,聚焦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这一目标定位,组织企业赴巴西、新加坡、香港、成都、深圳等地参加7场国内外展会,在阿根廷、泰国、成都、福州、广州等地举办7场宁夏枸杞专场推介会,签约总金额3亿余元。成功举办第六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开展22项系列活动,采购签约金额达到15.8亿元,网络直播带货销售额达6564万元。宁夏枸杞冠名6辆高铁发往东南沿海,编撰出版了《中国枸杞产业蓝皮书(2023)》,与央视联合拍摄了《山水间的家》枸杞综艺节目。宁夏枸杞与北京同仁堂、广药集团、福建正山堂等强强合作,枸杞红茶成功投产,厚生记枸杞功能饮料上架中石化、中石油便利店。支持企业在福建、广东设立宁夏枸杞文化体验馆、中宁枸杞福建运营中心、中宁枸杞“一杞生活馆”,进一步拓宽宁夏枸杞华南市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枸杞鲜果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上涨30%左右,带动行业整体效益有效提升。
出实招、下实功,夯实基础促提升
品质是产业发展的根基,道地是宁夏枸杞品牌的灵魂。林业和草原局始终坚定不移把“种好枸杞、种出道地好枸杞”作为叫响品牌的永恒追求,坚守宁夏枸杞品牌生命力。鼓励生产主体利用宜林地适度规模化发展,全区新增枸杞种植面积2万亩。制修定地方标准5项,引导生产经营主体提高标准化种植和生产水平,争取从产业链源头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全区建立枸杞病虫害现代信息化监测测报和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10个,测报样点1505个,开展枸杞病虫害监测测报9次,发布防控技术方案9期,确保好枸杞卖上好价格。落实产地环境必检、种植基地必检、制干环节必检、产品出厂必检、入市销售必检“五个必检”要求,及时处置不合格产品,维护市场环境和茨农利益。协调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支持建设、完善枸杞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实现枸杞产品生产经营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溯。
今年上半年,全区枸杞基地管理水平整体向好,盛果期茨园干果产量250-400千克/亩,每亩平均收益11000-13500元,利润2000-4000元。枸杞锁鲜果统货收购价150元/千克,普通枸杞干果统货收购价44-54元/千克,与去年相比,普通枸杞干果统货价格平均上涨10-20元/千克,比去年同期上涨30%左右,宁夏现代枸杞产业质量和效益得到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