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妇联组织联络部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自2021年起创新实施“提升基层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妇联组织力”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组织,带动资金、资源和服务下沉基层,实施“2+X”项目,赋能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者为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该项目广受基层好评,被全国妇联评为“2024年度妇女工作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由《中国女性》刊发并在全国两会上赠阅。
建立“党建带妇建”带动机制,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坚持党建带妇建,不断激发广大妇女参与民主自治的积极性。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以“巾帼大宣讲”带动妇女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坚持妇女议事。围绕中心大局,从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出发,搭建妇联牵头、妇女参与、多方协商、良性自治的议事平台,让妇女群众“唱主角”,将妇女议事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相结合,增强基层妇女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意识,有效畅通妇女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渠道。
建立“妇联+社会组织”融合机制,激发妇女工作动力。引导社会组织延伸妇联工作手臂,共同做好引领服务联系群众工作。统筹妇联资源。自治区妇联4年投入资金232万元,带动部分市县区妇联配套资金197万元,统筹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两癌”救助关爱等各类资源倾斜支持项目。互融互促共发展。带动14家社会组织积极实施项目,既帮助基层妇女工作者掌握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又精准服务妇女群众需求,形成有效学习、有效服务、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通过项目指导妇联执委发展自治组织,培育出银川市金凤区望梅文明实践社会发展服务中心、西夏区镇北堡镇德林村“解忧”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等女性社会组织。
建立“妇工+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以妇女工作者为核心,探索形成力量联动、服务联动的新模式。抓好妇工发挥“雁阵”效应。将轮值制、执委分组负责制、“大走访大排查+关爱帮扶”、执委述职评议制等妇联成熟工作机制纳入项目,帮助妇女工作者从“独立作业”向“团队作战”转变,培育基层巾帼“领头雁”。联好社工打破“木桶”效应。引导社会组织将“手把手”业务指导与“一对一”活动设计相结合,运用小组讨论、个案辅导等方法,搭建互学交流平台,解决基层妇女工作者能力短板,深入推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贺兰县梦之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邀请直播达人为项目点提供精准培训,帮助当地发展直播带货。银川市公益行动联合会为项目点链接公益讲座培训等资源,提供活动策划指导。用好志愿者激发“蝴蝶”效应。将基层妇女工作者培育成为志愿服务带头人,带动更多热心妇女群众,通过拉家常、交朋友等方式,宣传法规政策、调解家庭矛盾、倾听妇女呼声,涌现出平罗县明月社区“老舅妈”金牌调解工作室、盐池县“兰花姐姐串门子”、原州区康居社区“妈妈邦”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建立“妇联+”多元机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结合项目实施广泛凝聚力量,立足职能在基层治理方面积极发挥“半边天”作用。以“妇联+网格”实施精准关爱。将妇联执委下沉至网格,对重点人群及家庭开展走访排查,通过邻里守望、知心结对等方式服务群众。以“妇联+公检法”化解矛盾纠纷。通过12338维权热线、维权中心现场接访、与公安机关信息双向推送、日常排查走访等渠道,分级联动做好化解矛盾、疏导情绪、依法维权等各项工作。以“妇联+教育”做好家庭建设。组织开展知识讲座、个案服务、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讲座,“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选树活动,促进和谐幸福家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