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打造党建强业务强“双过硬”示范品牌,既是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创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和服务稳增长促发展“六个攻坚战”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攻坚战中打硬仗、优服务、提效能、强保障、聚合力等管用抓手融入党建品牌创建,积极培育党建强业务强“双过硬”示范品牌,持续营造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学习交流提升,特开设“‘双过硬’示范品牌”专栏,本期对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宁夏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党支部、自治区水环院生态地质党支部品牌进行展示,一起来看吧!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宁夏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党支部
凝心聚智 求是咨政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宁夏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党支部探索建立“5+5”学习工作机制,打造“凝心聚智·求是咨政”党建品牌,推动支部建设与党建研究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建设高质量党建智库,助推全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立5项学习机制 凝聚支部团队力量
坚持把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摆在首位,建立“日积累、周研讨、月走访、季体会、年课题”5项学习机制,支部书记示范带动党员每天积累学习感悟、每周开展集中研讨、每季度撰写体会文章,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走访调研,紧紧围绕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发挥咨政建言作用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每名党员每年具体负责协调至少1项重点课题,全程跟进推动课题研究,以实战检验学习成效,以实干夯实业务本领。
建立5项工作机制 集聚党建研究合力
充分发挥党建研究会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平台优势,建立与区内外党建研究机构联合开展“专题培训、专题调研、专项研讨、成果攻坚、互学互鉴”5项工作机制,集聚各方面党建研究力量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先后承办全国党建研究会会员单位秘书长培训班,组织举办加强新时代党建研究工作专题研讨班等,与2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15所高等院校、27家中央企业、48个省区市党建研究机构常态化开展互学互鉴。通过联合开展专题调研、专项研讨、成果攻坚,促进会员单位沟通交流,推动形成优秀研究成果,同时发现培育党建研究人才,构建起特约专家、特邀研究员、青年骨干三级人才梯队。
发挥“凝心聚智”优势 提升“求是咨政”质效
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重要论述研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党建篇’”等一批优秀成果在《党建研究》《全国党建研究会通讯》刊发宣传。聚焦“党中央要求、自治区党委所需”,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政策研究、对策研究,一批优秀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一线基层党建保障研究”成果在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评审中获奖,“关于拓宽村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的调查研究”等成果被编入优秀课题成果汇编。
自治区水环院生态地质党支部
耕耘生态地质 守护绿水青山
自治区地质局水环院生态地质党支部聚焦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以“三心”工作法为抓手,着力打造“耕耘生态地质、守护绿水青山”党建品牌,持续深入推进党建与生态地质业务深度融合,助力美丽新宁夏建设。
精准服务践“初心”。坚持哪里有项目,哪里要攻坚,哪里就有党员,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锤炼作风的练兵场,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项目攻坚优势。聚焦“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定位,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节点化”要求,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组建党员攻坚先锋队,在实干笃行中展现担当作为。打造的宁夏水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站,入选自治区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态地质数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自治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地下水污染调查、生态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保护等重要项目领域,成为全区地下水领域重要长效科研平台。
产教融合铸“匠心”。坚持把科研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研骨干,形成“带领科研、带头攻关”的“双培双带”机制。成立党员科技攻关小组,充分利用产学研+项目工作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为区内外相关科研团队分析解决宁夏生态地质问题和需求搭建长效科研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引导党员走在前、作表率,切实打造知识型、创新型战斗堡垒。先后完成重点项目32个,支部党员先后荣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金罗盘奖、自治区第一届“塞上卓越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知行合一守“廉心”。全面落实“项目资金全流程管控”“廉政风险全方位防控”“项目监管全链条责任”闭环工作机制,力促廉政风险“看得清、找得准、防得住”,保障地质项目廉洁高效运行。项目廉政监督员积极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全方位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在每个项目开工前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日常加强对采购、资金使用监督,为项目建设划定纪律红线。将红色教育、党纪党规教育、地质行业精神教育作为日常教育必修课,引导党员带头弘扬李四光精神、地质行业“三光荣”传统及“三特别”精神,以严实作风促进水环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