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拥军优抚和褒扬纪念处党支部以“党建+”为载体,持续擦亮“拥军优抚写实为民情怀 褒扬纪念传承英烈精神”支部品牌,积极投身“六个攻坚战”,聚力打好责任体系、强基固本、作用发挥、服务保障“组合拳”,全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助推“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在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落地见效。
扣紧从严治党“责任链”,坚持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统筹。建立健全党建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的运行机制和处级党员干部既抓业务工作又抓党建工作的“一岗双责”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清单、强化监督问责等方式,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真正做到同吹“一把号”、同奏“一个调”。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考核评优“指挥棒”“助推器”作用,一体贯通运用党建和业务联动考评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联合检查、评估,对表现优秀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激励党员干部在党建和业务工作中奋勇争先。以年度、季度、月度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为抓手,将支部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承担业务工作、急难险重任务等一体考量,全面系统认定党员干部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落实情况,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夯实勠力同心“强基锚”,实行党建与业务“一体化”推动。结合每月党建工作任务和重点工作任务,同步梳理支部理论学习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及推进措施,将任务目标细化到周、明确到人,利用工作例会进行逐项汇报,确保工作任务有人做、做得好。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理论学习采取“党建+业务”联合学习模式,党性锻炼采取“志愿服务+政策宣讲”下沉上门方式,调查研究采取“四下基层+走访慰问”一体推进模式,主题党日采取“业务工作在哪里开展+党日活动在哪里落实”等,全面推动党建与业务同向同行。
展扬奋勇争先“作用翼”,实现党建与业务“一面旗”引领。持续深化机关干部“基层工作周”,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报告”服务群众机制,组织党员干部赴景湖社区开展业务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便民服务,通过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真正让党员干部根植于群众之中。积极搭建支部党员干部“比创”平台,通过创建示范岗、责任区和实行公开承诺践诺等制度,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创造性,让党员干部在岗位中争当先锋、争作表率。深入开展学先进比贡献、学知识比能力、学技能比效率“三学三比”活动,持续擦亮党员干部公仆本色,让“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成为党员干部的标配。
高举人民至上“保障盾”,推行党建与业务“一张网”服务。当好服务群众“店小二”。春节期间,慰问优抚对象7200余人,慰问部队158支(次)。联合民政、残联、妇联等部门,创新性开展“替战士看爹娘、为军属办实事”活动,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庭668户、现役官兵家庭185户,实现年度内立功受奖、服役8年以上、低保和低保边缘战士家庭慰问三个“全覆盖”。织好深化改革“绣花针”。制定印发《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机制》,通过清晰界定任务分工,进一步明确军地双方责任,促进双拥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20部门修订出台《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进行规范。围绕宁夏英烈红色文化传承等内容,首次召开全区新时代英烈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和开展宁夏英烈事迹进高校活动,全面启动宁夏烈士英名录编纂工作。围绕健全宁夏“崇军行动4.0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等内容,制定下发《宁夏全域社会崇军工作管理规范》,全要素、宽领域规范崇军合作单位行为。做好工作推动“排头兵”。清明节期间,统筹全区13所烈士陵园、辐射1270处烈士纪念设施,联动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参与活动人数超过6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0%。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烈士陵园不动产登记专项工作的通知》,推动9所烈士陵园依法划定保护范围、10所烈士陵园办理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加强全区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工作,推动青铜峡市余家桥烈士陵园成功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区国家级烈士陵园从5个增加至6个,国家级烈士陵园占43%。新一轮全区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数量从6个增至8个,命名比例居于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首次实现五个地级市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