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打造党建强业务强“双过硬”示范品牌,既是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创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和服务稳增长促发展“六个攻坚战”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攻坚战中打硬仗、优服务、提效能、强保障、聚合力等管用抓手融入党建品牌创建,积极培育党建强业务强“双过硬”示范品牌,持续营造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学习交流提升,特开设“‘双过硬’示范品牌”专栏,本期对自治区党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处(登记局)党支部、自治区审计厅财政审计处党支部品牌进行展示,一起来看吧!
自治区党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处(登记局)党支部
党业融合促发展 “编制”美丽新宁夏
党支部聚焦打造“党业融合促发展、‘编制’美丽新宁夏”党建品牌,推进党建与事业机构编制业务深度融合,不断健全完善与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相适应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
“编学”明方向,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支部共学、个人自学、研讨互学“三学联动”,持续筑牢思想根基。建立“每周五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政策解读”和“每月一讲堂 人人讲业务”学习模式,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的干部队伍。坚持学用结合,组织党员下基层、摸实情、解难题,先后深入100余家事业单位实地调研,形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等4份调研报告,起草高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等3个方面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公益服务短板弱项。乡村教师调研报告、《编外人员管理研究》等入选中央编办《地方机构编制部门研究成果选编》。
“编干”筑基础,推动改革发展。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保障,做到“支部扎在发展一线、党员冲在攻坚前沿”,在建设先行区、创建示范区和“六个攻坚战”重点工作中当尖兵。研究设立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宁夏交流合作中心、国际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贺兰山和六盘山实验室、宁夏高等研究院等机构,服务保障自治区重大战略实施。搭建“党建+重点工作”平台,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创新建立“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教育质量提升”3个编制池,保障自治区重点任务和重要领域用编需求。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作用,动真碰硬、攻坚克难,核减收回“大口大块大条”部门和超编市、县(区)2100余名事业编制,向事关全局、影响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投放。
“编促”提素养,服务保障民生。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党建引领+综合研判+问题分析+分解落实”闭环式工作方法,会同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意见》,先后下达周转池编制3600余名,给缺编地区增加教职工编制5000余名,有效缓解中小学教职工供需矛盾、结构矛盾。积极践行“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统筹调剂200余名编制,全力支持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和宁夏师范大学“创博”工作,推进高等教育提质扩容。调整优化北京大学宁夏妇儿医院等公立医疗机构编制配置,建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自治区审计厅财政审计处党支部
红心立审 为民守财
党支部始终深耕财政审计主责主业,精心打造“红心立审,为民守财”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保障稳增长促发展“六个攻坚战”。
红心铸魂强根基,坚守为民审计初心。坚持党建工作向基层延伸、向一线延伸、向社会延伸,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开展联合主题党日、导学解读、讲专题党课等方式,确保审计监督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开展审计,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盯民生资金管理分配使用的关键环节,聚焦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等,扎实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保障民生资金规范使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铸牢政治忠诚,站稳人民立场,让审计工作充满民生温度。
党建领航聚合力,锻造审计攻坚堡垒。面对财政审计专业性强、任务繁重的挑战,充分发挥业务骨干带动作用,实行审计实务导师制,通过“师傅带徒弟”,帮助年轻党员干部提升审计业务水平。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深研财税体制改革,在宁夏税务审计中组建30人的党员骨干攻坚团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在审计一线磨砺提升。创建50余个数据分析模型,运用“数据建模+实地核查”模式,精准锁定300余个问题线索,以实干担当践行“为民守财”承诺。截至2025年6月底,党支部高质量完成11项年度重点任务,累计审计发现问题443个,推动一大批资金规范使用。
党员带头抓整改,做实审计“下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审计整改督促检查中的攻坚作用,定期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划分出“党员责任区”,将审计问题清单分解到具体党员,负责跟踪整改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反馈整改情况,将整改成效作为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整改链条。对审计查出问题实行“清单化+销号式”闭环管理,破立并举、一体推进,全口径、全周期抓好全面整改。截至2025年6月底,中央及本级预算执行等500余个审计问题整改完成率超99%,推动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100余项,实现审计成果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