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强制隔离戒毒所办公室党支部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中枢”职能作用,着力打造“红色‘齿轮’锻造服务尖兵”品牌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助力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建红铸魂,擦亮忠诚底色。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支委领学铸魂、支部研学强基、党员自学蓄能、结对共建聚力“四学联动”机制,通过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情景教育+”系列活动,自编自演廉政主题情景剧《“酒”此打住》,组织党员干警参观自治区廉政警示教育中心,开展“警嫂”进“警营”活动,注重分层分类开展谈心谈话,强调“小事不小”,紧盯“八小时内”,监督“八小时外”。建立“微讲堂”学习品牌,坚持以“三会一课”为载体,每月开展一期业务讲坛,采取支部书记登台讲、支部党员轮流讲方式,重点讲解公文处理、保密工作、档案管理等业务内容,形成人人都是主角、处处是课堂、共同受教育的良好局面。
全链条赋能,驱动创新发展。坚持用制度机制激励担当作为,制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30条正负面清单,联合兴庆区人民检察院定期召开戒毒检察监督联席会议,聚焦新时代戒毒工作特点明确理论调研研究重点方向,穴位埋线治疗研究文章在《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发表。建立“全员参与+专人负责”节约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派车申请、办公用品申请、公务接待申请等审批手续,设置文明餐桌节约监督员,通过每天一统计、每月一公示、年底总盘点的方式加强对职工食堂食材消耗统计分析,严格成本控制。构建“闭环清单”落实机制,依托每周安全稳定形势研判会,对司法厅、戒毒管理局工作部署和全所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式分解、项目化推进、常态化督导,有效推动46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让“任务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社会化延伸,服务社会治理。成立“会明工作室”心理矫治阵地,发挥全所26名心理咨询师专业力量,先后到街道社区、石嘴山专门学校等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余场,协助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联合西夏区兴泾镇泾河村党支部开展“连心”结对行动,依托“萤火虫”禁毒普法宣传队走进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禁毒宣传100余场次、受众人群超50万人,参与拍摄的禁毒宣传视频被司法部转发。建立35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成立1个警示教育实训基地,20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走进场所“零距离”体验戒毒人员生活学习,面对面接受法治教育,切实增强法律敬畏感。
【撰稿:虎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