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厅局之窗 > 正文
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擘画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2025-05-16 15:43:00    来源: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5-16 15:43:00

  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有着特殊重要性。中央一号文件承载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与强大动力。宁夏从新质技术、业态、人才、治理与发展理念等多维度发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新质技术解锁乡村技术兴农新要素

  新质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主要涉及数字和智能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关键支撑,从精准种植到智能养殖,从农产品质量追溯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已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础与前提。

  宁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先进算力、数字能源、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全力打造“西部数谷”和“中国算力之都”,利用这些显著优势,深化数字赋能现代农业发展,以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实施智慧农业创新示范工程,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农业数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广。比如,中卫市借助物联网技术搭建智能化农田监测系统,提升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西吉县在肉牛养殖产业中与高校、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经济效益。创新研发国内首个酿酒葡萄多功能作业平台,全日粮收集、残膜回收等农机填补区内空白。然而,在新质技术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数据共享与整合困难、技术推广渠道单一、应用成本高以及农民接受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新质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为突破这些瓶颈,需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打破数据壁垒,拓宽技术推广渠道,创新推广方式,出台扶持政策,降低农民应用新技术的成本,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活动。

  二、新质业态构筑乡村产业兴农新高地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关键阶段,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充分挖掘“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增值潜力,是实现乡村产业升级换代、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这要求各地不断创新产业模式,探寻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业态的蓬勃兴起,为宁夏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新机遇。宁夏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初步构建起以“六新六特六优+N”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贺兰县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将稻田与渔业养殖有机结合,打造成为集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农业领域还在积极探索“农业+康养”“农业+文化”等新业态。农村电商发展迅猛,政府积极搭建电商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物流配送等支持,培育了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为实现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重塑竞争优势,宁夏需依托高科技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束缚,持续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弥补传统产业短板,推动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形成产业集群,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三、新质人才注入乡村人才兴农新血液

  人才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质量与速度。近年来,我国乡村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素质稳定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亟待集聚更多高水平人才。

  宁夏通过多种举措优化人才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一方面,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等工程,建立乡村人才库,选派人才下沉基层锻炼,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涵盖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电商运营等领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设立乡村振兴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吸引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资金奖励与政策扶持。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部人才,建设全国首个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与多家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创新。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工程,转变引才用才观念,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对乡村人才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农业农村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四、新质治理激活乡村治理兴农新动能

  提升新质治理效能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创新治理模式,通过打造融合信息化特色的平台,聚焦乡村治理、AI监控、智慧党建等领域,建设数字乡村“示范村”,扩大数字乡村服务覆盖范围,提升公共安全防范能力,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宁夏借助数字化技术与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整合人口、土地、产业等信息,实现数据集中管理与共享。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打造示范乡镇与示范村。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物流服务站全覆盖。新改扩建学校、乡镇卫生院,办好民生实事。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方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为实现新质治理,宁夏还需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治形式主义、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持续发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五、新质发展引领乡村理念兴农新航向

  农业新质发展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有选择地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展农业生产要素系统边界,推动农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人人参与、人人享有。

  宁夏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和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现代化灌区“投、建、管、服”一体化模式。聚焦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以促进全区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化、标准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针对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多措并举增强乡村发展韧性,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

  宁夏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借助新质技术创新驱动、新质业态协同发展、新质人才优化配置、新质治理效能提升以及新质发展观的引导,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宁夏需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书写塞上大地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编辑】:
【来源】: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